內容來自sina新聞
毛大慶 我的職業讓我毀掉瞭自己的記憶
原創推薦:
沈陽秋季房交會9月26日將在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中住288指數發佈 8月沈陽房價環比上漲2.04%
沈陽公積金貸款有不良記錄是硬傷 三次以內首付變四成
2.6%VS1.1% 沈豬肉價格跑過房價
如何向銀行貸款 2013沈陽樓市有獎調查:金九能否如期而至
樂居策劃:老北市 舊時代裡的夢巴黎
身為萬科副總裁,如今的毛大慶顯然已經成為地產行業內的招牌式人物。不為人知的是,這位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孩子,在談起那些過往記憶的時候,總會讓人從他的身上找到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東西,關於他自己,還有這座城市。
"我是大院兒裡長大的孩子,對大院兒的生活有著特殊的感情。"
還沒等我張口,毛大慶倒是開門見山說瞭起來。他的話讓我一下子想到瞭作傢洪燭在《北京的大院》裡寫到的文字:"很久以來,北京市民的居住環境有兩種特色:首先是胡同多,據說真正帶有土著血統的老北京,大多散落於古色古香、'一簞食、一瓢飲'的市井生涯;其次,則是大院多。"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讀過這篇文章,但我們的話題,就從這裡開始。
那時的大院,滿是我的童年記憶
據說大院的雛形可以一直追溯到古時候的縣衙或州衙,前面是公堂,後面是大小官員到雜役下人居住的地方,院墻一圍,等級森嚴。在老北京的心目中,紫禁城才是最大的大院。
而毛大慶口中說到的大院,既不是《茶館》、《龍須溝》裡提到的那種大雜院,也不同於老百姓的所謂四合院,其具體劃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中央各部委或所屬的機關部門,二是科學文教單位。"綠化極好的小道、沒有掛牌的大門、森嚴的警衛、高大院墻、成片聯結......這些都是大院的最明顯標志,簡直就是一個'小城市'瞭!"
在毛大慶的記憶裡,北京大院兒的分佈和形成是和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和歷史變遷互相作用的,這讓"大院"的概念成瞭北京城市肌理裡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當時的大院,大致分佈在城市西南、正北、西北幾個區域。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超過2萬多個。
"現在還能經常想起或是提起大院裡的生活經歷的,基本上都是當年在那裡長大的人瞭。"毛大慶說他曾和一個同樣在大院裡長大的朋友交流過,共同的成長經歷讓他們相談甚歡。"那是一個在總後院裡長大的朋友,他們院有奔馳車,去外地可以坐飛機。很多東西在地方上買不到,大院裡面都有特供。這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軍隊系統有其特殊性,自成一體、相對封閉,我們這些孩子的世界觀、道德觀、玩法也和平民子弟不太一樣。"
說起這個,毛大慶顯得有些興奮,說話時偶有停頓,像是在回憶什麼,接著又一股腦地繼續說下去。他告訴我,當時各個部隊大院裡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身份標志。海軍的孩子喜歡穿一身藍、白襪子,懶漢鞋(俗稱"片兒鞋")的邊是雪白的。自行車也有講究,一定要卸掉後座,讓同伴坐在前頭的大梁上。而陸軍的孩子所穿的"片兒鞋"都是棕紅色邊,配上深藍色的襪子,自行車的座椅要拔到最高處,這樣就可以前後各帶上一個同伴。"我小時候最愛去的是住在玉泉路軍政大學院裡的伯父傢,因為覺得他們大院的食堂的飯做得好吃,而且每次去還能得到嶄新的紅五星和領章。回傢後讓媽媽幫我把領章縫在綠軍裝的衣領上,再把五角星縫在軍帽上,這樣出去玩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特有'范兒'。對瞭,王朔也是這個大院兒裡長大的孩子,那時的他真是皮得要命,常常會被他爸爸舉著笤帚在後面追著打!"
房貸南投鹿谷房貸 城市發展,讓大院歲月一去不回
計劃經濟的年代裡,部隊還能享受到一些特殊待遇,可是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這種優越感越來越明顯地被予以削弱。著名學者朱大可曾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來形容這種"身份歸零"後帶來的類似真空狀態的痛苦。在毛大慶看來,這或許是最能準確形容當年部隊大院子弟身份創傷的一句話瞭。
"大院裡的小孩子們,幾乎整個童年都是在院子裡度過的,從幼兒園上到小學畢業,都不用走出大院。當時大院裡樓和樓之間圍合出很多院落,那是孩子們遊戲的天堂。那時院子裡的樹也特別大,真的可以用'參天'這個詞來形容。可幾十年後再回去時會發現,那些大樹都被砍得差不多瞭,院子變得十分狹小,主要的空間也被橫七豎八停滿的車填滿瞭。"
毛大慶說他從沒想到過大院生活在如今也能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甚至會受到眾多媒體的熱炒。在他看來,這種關於大院文化的追憶和反思,應該也和當下這個社會市場化、文化世俗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有關。當然,對於他個人而言,大院生活留在頭腦深處的那份記憶才是最重要的,那是一個特別安靜、安全、純凈,且充滿溫暖樸素的人情的地方。
然而,毛大慶對於這份記憶的珍視,以及對於帶來這份記憶的大院生活的懷念,卻和他日後從事的職業間有著顯而易見的矛盾關系。"作為一個有著起碼的職業操守的人,我必須做好我的工作。可另一方面,我又時不時會想起過去的記憶。要是我說我的職業讓我毀掉瞭自己的記憶,這顯然有些矯情。可是說實話,城市的發展確實讓曾經的大院歲月一去不回瞭。我們也知道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隻是我真的想去做些什麼。"
關於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作為北京"土著"的毛大慶感觸良多。特別是在1978年以後,由於返城知青人數的快速激增,加之"文革"期間在住宅問題上的欠賬過多,北京市民的住宅需求出現瞭短期內的急劇上升。為解決這一問題,這座有著古老歷史的城市終於邁出瞭最艱難的一步--隨著城墻拆除、護城河掩埋和地鐵一期工程的相繼開始,前三門一線終於形成瞭一道"街面寬闊"的空白。這一當時北京"最偉大"的住宅工程,也由此在萬眾矚目中開工。漸漸的,人們開始喜歡上瞭這種有管道暖氣和煤氣的樓房,盡管偶然還會想念胡同裡的舊時光,但能夠住上這種"樓房",才是那時候人們最渴望實現的"人生理想"。
"這就是代價!是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付出的東西。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時候,長期住在西絨線胡同的姑姑告訴我,在前三門地區,流淌瞭600多年的護城河和它北邊的城墻徹底消失瞭。在當時的北京市總體規劃中,原本是明確規定要保留河道的,可後來還是因為'局勢緊張'而顧及不上瞭。於是,修地鐵,拆城墻,填河道......把護城河改建成蓋板河,成瞭排放雨水的暗渠。在當時,這或許已經算是最好的折中辦法瞭。"
此後的北京,開始其大規模的城市化改造工程。越來越多的大型住宅區以及商品房,出現在這座本就有些擁擠的城市裡。不過隻是幾十年的光景,卻給人一種恍若隔世般的感覺。最讓毛大慶感慨不已的,是如今的北京確實和他兒時的記憶有瞭太多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還有一點更讓毛大慶感到糾結,那是他的職業性質決定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怎麼就一不小心從事瞭這麼一個職業呢?"
毛大慶
現任萬科執行副總裁。出身於書香世傢,尤愛寫作,經常在國際和國內學術刊物發表文章,曾多次獲得國內和國際大獎。
新聞來源http://sy.house.sina.com.cn/news/2013-09-04/17252403550.shtml
- 台中七期重劃區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 別墅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 銀行信貸房屋貸款全省皆可處理信貸房貸
- 民間信用貸款借款年息 汽車貸款台南安南汽車貸款 房貸台南大內房貸
- 代墊信用貸款 房貸信用貸款 雲林哪裡可以汽車貸款信貸年息